观察法在广告中的运用!

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由于观察是建立在观察对象特点之上的活动,因此,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有必要进行大量调查,掌握观察对象的基本情况,以便获得准确的资料,使得后面的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在明确了观察目的,收集了相关资料之后,就应该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间、观察位置和观察方式等各项细节,使整个观察过程得以全面系统地进行。最后便是计划的实施。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观察者进行跟踪记录,然后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广告是一门艺术,创意则是广告的灵魂,它决定了广告的生命力。而好的创意设计应该是设计者在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生活中对设计有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综合运用各种设计元素,对基本形态进行意念上的再创造的过程。
广告创意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广告创意是介于广告策划与广告表现制作之间的艺术构思活动,即根据广告主题,经过精心的思考和策划,运用艺术手段,把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以塑造一个意象的过程。简而言之,即广告主题意念的意象化。广告创意的艺术性表现在广告本身对美的表现上,即把握广告画面中的节奏和韵律,在对称与均衡中追求变化和统一。
然而,广告创意的艺术性不是广告设计者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一个好的广告设计作品,不仅要满足观者在视觉上对美的感受,还应该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广告大师伯恩巴克的方法是:“博闻强记,努力地积累资料;分析、重组各种相互关系;深入地观察体验人们的欲求、希望、癖好、渴望及其风俗与禁忌,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的高度去理解人生;通过研究实际的案例来领会创意的要旨。” 推荐阅读: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对于广告设计师而言,观察力是必备的基本能力。运用观察方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并做出判断,从而引导设计,这也是广告设计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工作。观察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综合运用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全面地把握观察对象。创意是一种“发现”,广告设计师应该具备发现的意识,在创意活动中发现新的元素和有益于创意设计的东西。
对广告受众的观察主要是对其自然特征(性别、相貌、衣着、表情等)、社会特征(职业、社会地位等)和个性特征(性格等)的观察。广告设计师观察广告受众的这些特征有助于分析受众心理,指导实践。广告设计师应该培养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在头脑中形成连贯的思维模式。这样,无论是对广告的创意还是广告的表现都是有好处的。
广告设计师通过观察广告受众的这些特征而作出的判断,往往会受到自身设计经验的影响。广告受众的性别、相貌等都是广告设计师进行广告创意活动的参照物,尤其是广告受众的表情,如喜怒哀乐的变化,任何一个眼神,都会被观察者记录下来。而在观察广告受众的行为举止时,更多地需要注意他们的肢体语言。实验表明,肢体语言往往比单纯的面部表情更能说明问题。
对市场的观察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市场调查,主要针对的是消费者、竞争者、经销商以及企业自身。广告设计师在进行一个广告设计活动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市场调查,综合分析、判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商品供求情况。设计师在进行市场调查的过程中,要凭借直观感觉或是借助于某些摄录设备和仪器来跟踪记录和考察调研对象的活动和现场事实,以取得相关资料和某些重要的市场信息。
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还必须时时关注市场新动向,掌握竞争者状况。掌握了市场信息及竞争动态之后,在进行广告创意活动时,设计师便可以根据之前搜集到的资料不断找到新的创新点,从而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市场运行规律,又有利于宣传企业文化理念的广告设计之路。
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广告设计师进行创意活动来说尤为重要。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生活中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持久仔细地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因此,培养好奇心和探求精神,扩展生活圈子,拓展视野,对于培养设计师的观察能力无疑是有好处的。
另一方面,观察是一种知觉活动,那么设计师在平时应该注重知识的储备,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储备知识不仅限于广告专业的书籍,还应该多多涉猎其他各行各业的书籍,如数学、语言学、医学等,借此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有了知识,还要投身于实践。在广告创意设计活动中,还可以变换不同的时间、地点,从不同的视觉角度进行观察。如果能全面地、整体地审视和把握事物,居高临下,鸟瞰全景,当然是最理想的境界。但事实上我们不太可能会具备这样的条件,而恰当地变换视角,是获得全新创意的最好方法。推荐阅读:杂谈!广告的促销策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