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的空间是指设计师在二维平面载体上,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深度感的视觉空间,进一步提升平面设计的意境美、空间美和含蓄美,这样更有利于平面信息的传递。

如今是变幻多端的信息社会,平面空间所表现出的非凡魅力,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惬意、自然的审美空间,并且在主题形象塑造、意境氛围营造、画面效果呈现等方面,体现出了独到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那么平面空间该如何表现?

重叠是平面空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类型,是指平面设计中一个形象对另外一个、或是几个形象进行局部遮盖,所形成的一种前后有差别、上下交叠、远近不同的纵深空间。

一般而言,相互重叠的几个物体中前一个物体的形象和轮廓线是较为完整的,另外几个物体的形象以及轮廓线由于在交叉点上受到了阻碍,会表现出一定的不完整性,这对于平面作品中前后纵深感的营造有着特殊作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是利用连续的、相互重叠的物象来引导受众从前边看到后边,从二维的平面载体中体会到三维立体空间的纵深感,重叠空间的例子数不胜数,字母的重叠、汉字的重叠、图形的重叠、不同色彩的重叠等都在平面设计中经常出现,充满了一定的趣味性与新颖感。

图底隶属于错视觉范畴,是平面空间中最特殊的一种表现方式,所谓的图与底是一种相对的关系,我们习惯性地将看到的物体称之为图,背景称之为底,受众在观看画面过程中图与底相互分离,所产生的前后层次关系就是图底空间。

图底空间是经过设计师巧妙设计而形成的,设计师往往利用公用边界线将两种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当我们的视线集中在一个图形的时候,另一个图形就后退为背景,反之亦然,这种图形关系所形成的是一种不确定的空间感,使平面作品产生了一种“动态”。

这种图与底的空间结合形态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视觉上的僵持,受众需要在反反复复地回味与观看中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这种共生互融的图底空间,确保了画面的包容性与双重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平面空间,提升了画面的趣味性和简约性。推荐阅读:平面设计三大基本元素!点、线、面

在平面设计残缺是由部分图形的缺损而形成的一种空间形式,这种残缺化的表现手法不仅不会影响最终画面效果,还能发挥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刺激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自动对其进行补充,有利于加深受众对平面作品的印象。

一般而言残缺空间中的“中断”并不是随意而为之的,而是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后形成的,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省略号,能够带给受众不同程度上的心理以及视觉上的停顿,为受众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和联想空间,颇有”以少胜多”的韵味。

人们的视知觉总会自动将视野中不规则、不完整的空间形态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形态,这种残缺空间中的中断、省略所带来的刺激感以及空间表现力,都会大大超越完整的空间形态。

残缺空间的中断、省略之处所蕴含的紧张感以及变化感,体现出了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完美到完美的蜕变过程,受众心理也随之经历了一个由紧张、对立到松弛、和谐的复杂变化过程。

矛盾即利用二维平面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三维立体空间感,这种图形结构在二维空间中是合理存在的,但在三维立体空间内却是荒谬、矛盾的,它改变了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存在规律和连接法则,并使画面物象在三维立体空间中显现出一种异样的、非同寻常的形式结构。
 

虽然这种矛盾空间充满了矛盾,但其营造出了不同层次的虚拟空间,打破了有限空间的束缚,从而为设计师提供了足够大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利于受众创新思维的展开,最终另受众产生一种梦幻般的视觉体验。具体而言,矛盾空间的呈现是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①共用面,不同视点的联合。指将多个不同视点的立体图形进行划分,然后借助共用面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矛盾空间效果。

②前后错位,矛盾连接。利用两条相互交叉的线条,例如:直线、曲线、折线,将平面中的形体按照无前后之分、无上下之分、无左右之分、无方向之分、无体积之分的构成原理连接起来,从而生成一种矛盾的视觉空间。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空间,其都充满了空灵感、层次感以及冲击力。推荐阅读:静中求动!平面设计中的"动感"